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科研反哺教学与课程思政跨校集体备课会在我院成功举办
时间: 2023-09-18  作者:   浏览次数: 43

      2023914为贯彻落实二十大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精神,深入研讨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征程中行政管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教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等相关议题,由苏州大学教务处、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苏州大学国家一流本科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点苏州大学行政管理虚拟教研室承办,苏州大学应急管理研究院苏州大学ppe新文科实验项目和江苏省政治学优势学科等载体机构承办的跨校集体备课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

此次备课会的主题为“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科研反哺教学与课程思政”,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以及苏州大学等高校的公共管理学科专业专家应邀做备课辅导,就新征程中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教学等作专题交流研讨苏州大学行政管理教研室成员、学院各系科的部分老师,苏州大学校内各兄弟学院虚拟教研室领导和老师以及现场和在线的苏州科技大学、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城市学院等兄弟院校的相关老师共140余人参与跨校集体备课会。苏州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陈江璋、苏州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书洋、学院副院长周义程出席。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分公司提供了全程直播凯发娱乐旗舰的技术支持。学院黄建洪、姚剑文老师分别主持了集体备课会主旨发言、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两个阶段的活动

陈江璋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学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发展历程和虚拟教研室建设取得的成果,对行政管理虚拟教研室建设所做的工作予以积极评价,并提出扎实组织建设、深化机构运行、整合运行智慧资源、深化专题研讨、促进课程教学、服务一流人才培养的建议,通过高质量组织诸如跨校集体备课会等教学教研活动、进一步推动教学发展共同体的建设,以更好地服务于学院和学校的立德树人大局。

备课会主旨发言阶段,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部副主任高恩新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公共管理学科联盟副理事长王锋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汪仕凯教授,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陆海燕教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张乾友教授,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科学系主任张晨教授,分别以“科研反哺本科教学的痛点难点问题及教学反思”、“有组织的科研与人才培养的融通”、“教学相长和科研相长:复旦政治学的经验”、“科研与教学相融的一流课程建设:以国家一流社会实践课程‘社区管理与服务’为例”、“跨界前沿:科研融入教学的经验”、“社科学生双创能力培养路径的构建与优化等为题,进行备课分享与相关指导。



    
    

备课中,高恩新指出科研反哺教学一直是近些年教学关注的重点,从基础性、系统性、境界性三方面理解本科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科研反哺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学习走向科研,具备科研思维,深度把握问题,在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新颖性要求最新领域知识在课堂的适度引进,开放性要求对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反思性要求教师知识体系的更新是否对学生有启发以及是否激发学生研究热情。教师们在备课中,需要将这些方面融会贯通,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互动、备评价,最终备的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性。

王锋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有组织的科研的基本的架构、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以及案例大赛推动案例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赋予学术共同体三层含义:一是基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研究学术志趣的研究者形成的共同体;二是对于不同层级的科研平台采取引进来的方式,围绕所研究的领域形成人才聚集;三是师生共同体,吸纳相关本科生和研究生。结合矿大的教学成果,他指出有组织的科研作为平台、团队、项目,科研和学生培养的一体化建设带来的重大意义,而案例大赛在某种程度上是推动中国的理论研究走向本土化的重要的途径和抓手,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其转化为物化的科研成果。

汪仕凯从多角度出发向与会师生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复旦政治学恢复建设40余年来的教学与学科建设经验。教学要义即因材施教,如何教需要注重课程设置与教师搭配,从“学”中来指的是结构优化与过程创新,根据学生需求和时代变化,开展模块化教学,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注重实践教学即将课程与场景相结合,汪教授表示,科研与教学要落脚于延续性研究中不断积累的学术成果上,一代学人有一代学人的使命,使命在人的更替中不断传承并更新,最终形成系科的完整知识体系。对于学术传统问题,整体逻辑框架重于分析技巧,技术性服务于逻辑性是学术的要求。最后,中国是历史的中国也是世界的中国,站在当代中国的大地上以历史和全球化视野审视自身,极具时代价值,使人深受启发。

陆海燕从三个部分作了分享,首先结合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她指出两者之间并非零和博弈,如何实现双赢是目前亟需攻克的难题。接着,借鉴美国和西南联大的教学历程证明科研和教学并不是相悖的存在,纵观建国以来科研和教学的三个阶段,结合教育部意见提出的课程思政、课程建设以及“两性一度”要求,充分论证科研和教学如何相融。最后,她细介绍了国家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社区管理服务”课程,从设计到实践如何体现科研和教学相融,指出可以将科研嵌入教学内容设计来实现两者的相互成长。

张乾友分享的主题为“跨界前沿:科研融入教学的经验”,当下专业教学面临的多重挑战:领地意识与交叉研究的紧张,培养模式的改变以及知识更新的加速使得专业课程被赋予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打牢基础、开拓眼界和捕捉前沿的功能。科研融入的切口之一是学科性议题与跨学科知识,以组织行为学为例谈及情绪劳动和非物质劳动,组织的起源涉及到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学科知识;另一个切口是实践前沿的理论呈现,以合作行为与社会治理为例谈及国家社会关系的新发展,透过近几年界面治理便可以看到国家建构和数字技术的交互。

张晨从课内、课外两个角度来阐释社科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路径问题。其中课内由平台和模式两个方面组成,重点介绍了通识课程、社科工作坊与院内小ppe的项目建设成果,并向与会师生分享细致化的过程考核和多样化翻转课堂中遇到的学生负担过重、学习积极性不足、教学反馈不佳等问题。课外教学由科研、学社和学科竞赛等组成,科研方面,形成了以大创赛、课外科研基金和莙政学者为主体的科研体系。学社方面,构建读书会、社会调查和公益活动三位一体的组织运行模式。上述两方面的成果在学科竞赛中集中体现,在多年的实践中,获得众多省级、国家级奖项,孵化多个具有独立运作能力的社会组织。

课程思政研讨环节,东南大学陈辉教授,学院郭彩琴教授、刘成良副教授、刘向东副教授分别以“‘行政管理学’课程思政的思考”、“课程思政的认识误区与纠正”、“本科生导师制拓展‘第二课堂’育人路径的实践探索”、“社会结构与‘社交距离’政策执行”等为题进行研讨发言和教学示范。

    

    

陈辉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分享,课程思政社会背景、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主要元素以及课程思政如何推进行政学教学。他指出,课程思政的主要元素即两个结合,指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以及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合,这是课程思政最核心的元素。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做知识的搬运工,更要能够做知识的发现者,能够更好地植根于大地。此外,陈教授提出行政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可以围绕“讲授-比较-讨论-案例-调研”来展开设计,以此更好推进课程思政有效展开。

刘成良围绕本科生导师制这一主题,提出通过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改革,构建第二课堂,在课下积累与课上教学、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结构中嵌入一个联结点。主要从人员分流、读书-汇报、实地调研三个方面解决传统教学过于注重考核的结果,不能忽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过程与课内外知识同现实的结合的问题。最后他结合自己教学经历指出目前存在对老师的要求过高,依靠个人的探索,没有形成制度化的规定与模式的问题。

刘向东选取以其江苏省微课竞赛一等奖作品做了课程思政的示范展示。结合2021年中国疫情和西方疫情的数据,通过思想观念、社区制度街区制度、社会运转逻辑、人的行为逻辑等多方面中西方差异比较,揭示背后的深层逻辑是以地方政府学视角了解中国式基层治理,中国政治结构和中国社会关系,总结得出中西方的社会治理在基层社会结构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保持社交距离的实现及“抗疫”效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最后指出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不是一种独立演绎,而是一种相互形塑的,而相互形塑的路径值得探究。

郭彩琴从高校思政的内涵缘起开始,指出其建设过程中的认识误区包含目的认识误区、课程关系认识误区,对于如何纠正误区,郭教授指出将立德树人,高质量人才培养作为课程思政的逻辑起点与实践归宿。课程思政建设目的明确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弄清楚立德树人的本质地位后明确建设“三主”要素、“三所有”建设空间以及“三好”建设职责。针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她认为这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最后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封信为高校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

在交流互动环节,张晨对话陆海燕,以诙谐风趣的语言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两位老师独到的教学经验以及充满逻辑性的见解,让与会师生对课程设计的细节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周义程在备课会总结的时候指出,国家一流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需要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研讨。此次行政管理虚拟教研室的跨校备课会,以线下为主、线上相结合,提高了备课会的组织有效性和参与度。本次备课会将主旨发言与专题研讨相结合,尤其是在课程思政环节将教学研讨与示范课相结合,让人耳目一新。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与我院教研室的同仁们做了充分深入的课程本科研讨,专家们的见解有高度、有深度,又有温度,值得积极总结、消化吸收。他感谢与会领导、专家表示的莅临指导和分享,期待有更多的深度交流机会,在激活基层教学组织效能的基础上,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全面服务和夯实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以更好地促进一流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

据悉,这是行政管理虚拟教研室举办的第三次大规模跨校集体备课会,前两次因疫情原因在线举办。各次跨校集体备课会得到了包括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以及苏州本地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取得积极备课效应。此次跨校备课精彩纷呈,备课辅导和交流互动环节有经验总结、有愿景勾画,专家学者们紧密围绕科研与教学,对专业课程建设科研教学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分享为学科发展发展提供了探索的方向,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深受启发、获益良多。这次跨校集体备课会,依托苏州大学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十大创新案例”唯一地方高校的建设优势,面对“新文科”建设的时代性、融合性和高阶性以及国家“金课”建设的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需求,基层虚拟教研室的功能激活将有助于系统化地为内涵课程建设赋能,同时为教学共同体与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提供新契机和新方式。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组织建设,整合跨院、跨校际间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努力在“智慧教育的道路上做出更多的探索,进而在促进教研持续进化基础上更有质量地服务于立德树人的工作大局。


通讯员姚天珩